2022名人公開講座王杰教授分享“中華傳統文化與政德修養”
11月7日,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於濠江中學何賢堂舉辦“2022名人公開講座”,邀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杰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與中華民族智慧文化傳承”之內容,作出題為“中華傳統文化與政德修養”的線上演講,活動得到濠江中學支持,澳門基金會贊助,講座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五個線上分會場包括婦聯總會、培正中學、鏡平學校、蔡高中學、同善堂學校及各界人士和師生逾五百四十名參與,出席講座嘉賓還有中聯辦台務部部長李永剛先生,澳門特區政府教青局副局長丁少雄先生,澳門濠江中學副校長陳虹女士,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李沛霖先生,理事長崔世平先生,常務副理事長高錦輝先生等。
該會會長李沛霖先生致辭表示,“名人公開講座”為該會品牌活動之一,已連續舉辦十七年,今年講座是在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後舉行,活動旨在邀請各領域的翹楚分享自身的成功經驗、豐富人生經歷,讓各界人士及大眾市民加深對文化、經濟及社會等方面的了解,從而建立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交流。李沛霖先生還表示,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獨特的文化傳統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講座上,主講嘉賓王杰教授表示,為政以德,德乃政之本。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是把崇德修身作為根基,這是為官為政者需要把控的第一點。領導幹部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德行,才能行為端正、處事公正。為政須秉持敬畏之心。時刻牢記肩上的重任和使命,秉持一顆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紀律規矩,敬畏百姓,牢守底線,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為政須講誠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國家長治久安、永續發展的道德支柱。為政須正確處理德與財的關係。個人所擁有的外在的地位、財富、名譽等,要靠內在所擁有的德行來支撐,否則不可能長久擁有。從政者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才能夠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王杰教授寄語澳門青年學生要專心學業。他談到,從古至今凡是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終身讀書的人。孔子活到老學到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後來成為一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王杰教授總結稱,中華文化中蘊含著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的智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就應該把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每個人的心中紮根、開花,結出豐厚的果實,這是我們今天弘揚傳統文化的理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