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 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成員觀後感悟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0月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組織成員共同觀看,認真學習,深刻體會報告精神。
李沛霖 會長
李沛霖會長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開啟第二個一百年奮鬥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對黨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作了全面回顧,對成績的取得和面對的困難作了深刻分析,對如何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作出了具體指引,對如何履行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作出了嚴格要求。整個報告給人的印象是實事求是,說服力強,鼓舞信心,令人振奮。
李沛霖會長總結三點深刻感悟,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能否順利邁進,關鍵在人民。只有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真正明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實質,才能更好地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大踏步前進。二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能否真正落實,關鍵在黨內。總書記十年來堅持不懈全面從嚴治黨已見成效,只有繼續全面推進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全體黨員堅守初心使命,才能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三是黨的使命任務能否圓滿完成,關鍵在領導。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實踐證明,“領袖高舉旗幟,旗幟指引方向,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只有在黨內確立全黨全國公認的領袖的絕對領導地位,才能帶領大家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李沛霖會長體會到,未來中國共產黨只有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上下一心,奮發有為,才能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崔世平 理事長
二十大的順利召開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可以體現了國家過去十年的發展是令人鼓舞的,同時對下一步國家新時代的發展給予新戰略方向,體現了國家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治理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智慧。崔世平更表示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將堅定不移支持國家貫徹 “一國兩制”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支持新時代下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繼續發揮澳門的橋樑作用,繼續舉辦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澳台文化交流,促進兩岸人民心靈契合的文化交流活動,為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發揮更好的作用。
高錦輝 常務副理事長
中共二十大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召開的重要大會,報告宣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産黨的使命任務,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宏圖,也爲澳門跟祖國在新時代一起共擔歷史責任、共創復興偉業指明方向。
我特別關注到,習近平總書記的發言中,提及教育要優先發展,將科技自強自立,人才發展與教育發展等量齊觀,從而加快建設教育强國、科技强國、人才强國,為黨育才,爲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也為澳門特區的教育和人才政策提供行動指南。
陳浩星 副監事長
中共二十大承前啟後,正值奮進下一個百年目標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中央牢牢把握國家民族的發展命運,從自我革命的歷程總結了治亂興衰,高瞻遠矚,排除萬難,保持戰略定力。有變與不變,有不可預測與可以預測。 變的是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中國聲音在國際舞台更加響亮,由大國變強國。不變的是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國家謀統一,為世界謀和平,為人類謀未來。
歐美政治傾軋越演越烈,為禍國際,不可預測。在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必然是穩定世界局勢、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力量,可以預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世界帶來和平、希望與發展機遇,可以預測;全面落實“一國兩制”,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為港澳台長期繁榮穩定提供制度保障,行穩致遠,可以預測;文化自信自強所貢獻的中國智慧、中華文明,為解決國際紛爭提供方略,世人日益認同中國價值觀,可以預測。
澳門同胞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必然會在新時代、新征程、新的偉大事業中堅守崗位,不負黨和國家的期望,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地發揮作用!
李祥立 副會長
迎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為民請命薦才英, 獻策籌謀輔國榮。
政惠賢登孚眾望, 年豐物阜樂承平。
湯梅笑 副理事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過去五年,我們目睹了國家取得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中國,正貫徹習近平主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探索共同富裕的多元價值。
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建國後踐行史命,執政為民。她砥礪初心,堅持自我革命,從嚴治黨,煞住不正之風,整治腐敗,確保生機活力。
今天中共二十大召開,我們企盼新領導班子前進動力更強大,領導全國人民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在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下戰勝重重挑戰,成就中華民族復興偉業。
李俊鳴 副理事長
觀看二十大開幕會直播心得體會
喜盼盛會,萬象啟新。黨的二十大於10月16日順利召開,由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委員會向大會作重要報告。
觀看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報告後,本人深感祖國繁榮富強之重要性,將一如既往支持“一國兩制”不斷深化完善、祖國統一大業持續推進,迎來兩岸和平統一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之福,亦是國際社會和世界人民之福,將利於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冀全體青年不斷裝備自身,主動融入到人才強國戰略之中,以青年精神與時代相輝映,讓青年力量與祖國共奮進,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衷心祝願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黃德進 理事
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國防、外交、依法治國、維護國家安全、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特別是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為推進依法治港治澳、促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今天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在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相信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謝瑜 理事
二十大的勝利召開舉世矚目,報告中關於澳門的論述,彰顯了中央對澳門的親切關懷,極大鼓舞了澳門同胞。我們澳門居民一定要努力學習二十大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創新,勇毅前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莫淑楨 會員
中華文化交流協會中共二十大報告聽後感言
一、不斷扎實教學知識與技能,助國家實現人才興國
習主席講話中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人是澳門的一位音樂教師,長期處於前線工作崗位,正規教育課時加學校樂團的訓練工作。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最新的課程標準大綱,其中音樂科提到了將世界著名音樂法例如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Dalcroze Music Method)中的體態律動,聲勢律動等,將更多世界音樂教學經驗與中國音樂教育情況相結合,運用到常規音樂教學,讓學生更切實的體驗到教師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同時讓音樂學習更能體驗中國特色,並與世界接軌。近年我亦醉心於研究各種音樂教學法的實施,例如高大宜音樂教學法(Kodaly Music Method)與奧福音樂教學法(Orff Music Method)於澳門地區音樂教學中相融相結合的實踐,期望做到報告中所提到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青年強,則中國強
青年是國家興國興澳的重要基礎,作為澳門青年人,更期望未來能夠把握各種機遇以不斷更新自身的社會地位(Social Status),實現更多的發展可能。新時代青年人更期望提升自身價值,期望在社會中增加存在感與更多的人生價值體驗,響應二十大號召,結合國情與國際形勢,積極參與社會工作事務,發揚正面積極的文化價值觀與優勢,結合澳門多元文化獨特特色,提升與不斷更新自我,期望日後能夠更多參與文化與促進交流事務,提升澳門音樂藝術與文化與國家大灣區乃至國際的有機鏈接,弘揚澳門獨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