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公開講座

“2013名人公開講座——漫談‘漢語與漢字’”


日期:2013年11月2日(星期六)
地點:濠江中學何賢禮堂
主講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哲學部主任  江藍生教授

       為延續去年主辦與兩岸異字有關的“中華文化傳承和兩岸文化發展"系列活動,本會今年特邀在漢語與漢字範疇上有深入研究的嘉賓來澳發表演講,希望藉此讓澳門各大專院校和中學師生,以及市民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是次講座的演講嘉賓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哲學部的江藍生主任,演講題目為“漫談漢語與漢字",主要就語言文字與文化、兩岸四地的語言交流與融合、“吃米飯"與“吃館子"、小議網絡語言,以及關於簡化漢字的誤解等五大內容向與會者作深入淺出的闡述。

       江藍生認為,語言貼近生活,無論什麼專業背景的人,都離不開語言學。並以生動有趣的例子說明文字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以及語言文字滲透著文化。

       江藍生談到,在網路上人們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交際的自由,其中一些有表現力的詞彙或格式會被吸收到全民語言中來,增強民族語言的活力。但是,由于網路語言有時一定程度偏離了全民通用語言,有的也不能準確地表達意思。因此,她建議,在官方文檔、新聞媒體和學校教學中應該避免不加選擇地使用網絡語言、詞彙。

       在關於簡化漢字的誤解上,江藍生解釋了兩個誤解:一、簡體字並不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有的;二、不加區別一概地說簡化字破壞了傳統文化未免有些武斷。繁體字從整體上更能反映漢字固有結構和漢民族的文化心理,但是簡化字同樣是我國歷代人民創造的,也主要利用了形聲、假借、會意等六書造字方法。

       講座上,本澳六所中學及科大、旅院近二百師生出席,各人均有所獲。

主辦單位|中華文化交流協會
贊助單位|澳門基金會
鳴謝單位|澳門濠江中學


分享至社交媒體: